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发布时间:2025-05-09 17:06:43来源:
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生物传感技术研究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是一种基于金属表面自由电子集体振荡现象的光学效应。近年来,SPR因其高灵敏度和实时监测能力,在生物医学、环境监测及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重点探讨SPR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其工作原理与优势,展示其在检测分子相互作用、疾病标志物筛查等方面的潜力。
SPR技术的核心在于利用金属薄膜表面的光波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耦合作用,当入射光达到特定角度时,自由电子振荡吸收能量,导致反射光强度降低。这一特性使得SPR能够实现对样品折射率变化的高精度测量,进而反映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变化。此外,SPR传感器无需标记即可直接检测目标分子,极大地简化了实验流程并降低了成本。
未来,随着纳米技术和信号放大策略的发展,SPR技术有望进一步提升灵敏度与特异性,为精准医疗提供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