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在会计实务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之间以非现金资产进行的资产互换行为。这种交换通常涉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等非货币性资产,其核心在于判断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以及是否需要确认损益。以下是对相关知识点的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列出可能的错误说法。
一、知识点总结
1.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定义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之间以非现金资产进行的资产互换,如用固定资产换取存货、用无形资产换取设备等。
2. 商业实质的判断
如果交换双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有显著差异,则认为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若无商业实质,通常按账面价值计量,不确认损益。
3. 公允价值计量的条件
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换入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则应按公允价值计量。
4. 涉及补价的处理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若一方支付或收到补价,应根据补价比例判断是否影响商业实质的判断。
5. 不确认损益的情况
当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时,无论是否发生补价,均按账面价值计量,不确认损益。
二、常见错误说法分析(表格)
序号 | 错误说法 | 正确解释 |
1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无论是否具有商业实质,都必须确认损益 | 若不具有商业实质,不应确认损益,应按账面价值计量 |
2 | 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作为计量基础 | 若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可可靠计量,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 |
3 | 补价的存在不影响对商业实质的判断 | 补价比例是判断商业实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
4 | 所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都必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 只有在满足条件时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
5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需要考虑增值税的影响 | 在涉及销售行为时,需考虑增值税的处理 |
三、结论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判断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是关键。如果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则应按照账面价值进行计量,不确认损益;而如果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则应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因此,题干“下列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答案应为上述表格中列出的错误说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