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在会计实务中,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项重要的经济业务,涉及企业之间以非现金资产进行资产置换。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关规定,以下是对该类业务的总结与分析。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基本概念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与其他企业交换另一种非货币性资产的行为。这种交换通常不涉及或仅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且双方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
二、常见错误说法汇总
以下是一些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常见说法,其中部分存在错误或不符合会计准则要求:
序号 | 错误说法 | 正确解释 |
1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必须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 如果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采用公允价值;否则应采用账面价值计量 |
2 | 所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都必须确认损益 | 只有在满足“具有商业实质”和“公允价值能可靠计量”的前提下,才确认损益 |
3 | 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只能按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 | 若符合公允价值计量条件,换入资产应按公允价值入账 |
4 | 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需要考虑交易费用 | 交易费用应计入换入资产的成本 |
5 |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若换出资产为存货,应确认收入 | 存货作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时,不应确认收入,而应按成本结转 |
三、判断“不正确”说法的关键点
在选择“不正确”的说法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 是否具备商业实质:如果交换没有商业实质,则应按照账面价值计量。
- 公允价值是否可靠:只有在公允价值可以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公允价值法。
- 是否涉及补价:补价的存在会影响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
- 资产类别不同:例如,存货与固定资产之间的交换可能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
四、结论
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正确的会计处理依赖于对交易性质的准确判断。常见的错误包括错误地认为所有交换都应采用公允价值、忽视交易费用的影响、以及错误地确认收入等。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依据会计准则进行判断和处理。
答案:
不正确的是:
“所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都必须确认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