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俱焚的意思??】“玉石俱焚”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尚书·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原意是说,当大火烧到昆仑山时,玉石和石头都会被烧毁。后来这个成语用来比喻好坏、善恶、贵贱等事物在灾难或冲突中一同毁灭,没有幸免的可能。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玉石俱焚 |
拼音 | yù shí jù fén |
出处 | 《尚书·胤征》 |
原意 | 火灾烧毁了昆仑山上的玉石和石头 |
引申义 | 好坏、贵贱等事物在灾难中一同毁灭 |
二、用法与示例
用法 | 示例 |
用于形容灾难中无差别毁灭 | 战争爆发后,村庄被夷为平地,玉石俱焚。 |
用于比喻利益或目标的共同损失 | 他为了追求权力,不惜牺牲一切,最终却玉石俱焚。 |
用于描述不区分对错的破坏行为 | 这种做法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导致了玉石俱焚的结果。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同归于尽、玉石同毁、一败涂地 |
反义词 | 保全性命、独善其身、化险为夷 |
四、总结
“玉石俱焚”是一个富有哲理意味的成语,常用来形容在重大变故或激烈冲突中,无论好坏都难逃毁灭的命运。它提醒人们,在面对危机时,应更加谨慎行事,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通过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更准确地运用它,增强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