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t是哪个国家发明的】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无级变速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汽车领域的自动变速技术。它与传统的齿轮式变速箱不同,能够实现传动比的连续变化,从而提升驾驶平顺性和燃油经济性。那么,CVT究竟是由哪个国家发明的呢?
CVT技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但现代意义上的CVT最早由荷兰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范·德·维特(Frederik Van de Wetter)在20世纪初提出并申请了专利。然而,真正将CVT技术推广并应用到汽车中的国家是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起,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如日产(Nissan)和本田(Honda)率先在量产车型中采用CVT,使其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CVT发明相关信息表: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技术名称 | 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 | 
| 发明时间 | 17世纪(早期概念),20世纪初(现代CVT雏形) | 
| 首次提出者 | 荷兰工程师弗雷德里克·范·德·维特(Frederik Van de Wetter) | 
| 首次专利申请 | 1906年,荷兰专利号:45328 | 
| 现代应用推广 | 日本汽车制造商(如日产、本田)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应用CVT | 
| 主要特点 | 无级变速、驾驶平顺、燃油经济性高 | 
| 全球普及情况 | 目前广泛应用于混合动力车、小型车及部分高性能车型 | 
综上所述,虽然CVT的概念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但其现代形式和技术推广主要得益于荷兰的早期发明以及日本汽车工业的广泛应用。如今,CVT已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