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v4 地址分类及地址段划分规则 🌐
IPv4 地址是互联网上用于标识设备的一种数字标签,它由 32 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以四个十进制数表示,每个数之间用点号分隔。例如:192.168.1.1。IPv4 地址按照功能和用途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 A、B、C、D 和 E 类。不同类型的 IPv4 地址具有不同的地址范围,适用于不同的网络规模和应用场景。
第一类是 A 类地址,其范围是从 0.0.0.0 到 127.255.255.255。这类地址主要用于大型网络,每个 A 类网络可以容纳大量的主机,大约有 1677 万台主机。
第二类是 B 类地址,其范围是从 128.0.0.0 到 191.255.255.255。这类地址适用于中型网络,每个 B 类网络可以容纳约 65534 台主机。
第三类是 C 类地址,其范围是从 192.0.0.0 到 223.255.255.255。这类地址适用于小型网络,每个 C 类网络可以容纳约 254 台主机。
第四类是 D 类地址,其范围是从 224.0.0.0 到 239.255.255.255。这类地址主要用于多播通信,即向一组特定的接收者发送数据包。
第五类是 E 类地址,其范围是从 240.0.0.0 到 255.255.255.255。这类地址保留用于实验和研究目的,不应用于商业或公共网络中。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