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荒而逃是什么意思 落荒而逃的意思】“落荒而逃”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失败、受挫或面对强大对手时,仓皇逃跑的情景。这个成语形象生动,具有较强的画面感和情绪色彩,常被用来形容战败、失利后的狼狈状态。
下面是对“落荒而逃”的详细解释,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总结: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含义 |
落荒 | 指在荒野中,没有依靠、没有退路的状态。 |
而逃 | 表示急忙逃跑。 |
落荒而逃 | 指在失败或遭遇挫折后,慌乱地逃离现场,通常带有狼狈、无措的情绪。 |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后世多用“落荒而逃”来形容类似情境。
- 用法:多用于书面语或口语中,形容人因失败、恐惧、无力抵抗等原因而仓促逃跑。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词语 |
近义词 | 仓皇败退、狼狈逃窜、惊慌失措 |
反义词 | 坚守阵地、英勇不屈、从容应对 |
四、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 |
战争或战斗 | “敌军大败,纷纷落荒而逃。” |
商业竞争 | “面对竞争对手的猛烈攻势,他选择落荒而逃。” |
日常生活 | “考试不及格后,他不敢回家,只能落荒而逃。” |
五、成语特点总结
特点 | 描述 |
情绪色彩 | 强烈,带有贬义或无奈感 |
形象生动 | 有画面感,容易让人联想到混乱场面 |
使用广泛 | 多用于叙述失败、撤退等情节 |
六、结语
“落荒而逃”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成语,更是一种对失败后心理状态的生动描写。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既要勇敢面对,也要理性分析,避免因一时的恐慌而做出错误决定。了解并正确使用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